松下3MOS高清数码摄像机HS100试用

  • 来源: Impress Watch 作者: 黄艳   2008-08-27/23:06
  • ■ CCD时代终结?

    目前在高清摄像产品上,并不是所有的厂家都会选择CCD镜头。在这方面,索尼、佳能以及日立公司都是使用的VictorCMOS镜头,目前只有松下公司仍然坚持使用3CCD。在高清摄像机产品上CCD镜头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功耗。CCD镜头如果只是拍摄SD分辨率,则没什么问题。不过如果是高清视频的话功耗就会很大。由于松下松司使用的是低像素3CCD,因此在功耗以及分辨率间实现了一个平衡,不过最终松下还是会放弃CCD镜头。

    变成为高保真显像的话CCD变得辣,主要是消耗功率的问题。CCD要是也SD尺寸左右没有了不起的事,不过,成为高保真显像尺寸的话功耗大。Panasonic由于使用象素的少的3CCD进行象素挪动的事,应该保持了消耗功率和分辩率的平衡,不过,来这里终于从CCD脱离的。

    在今年的夏季和秋季新产品中,其他公司都是使用的CMOS镜头,并且改变了过去的3板MOS相当独特。Panasonic公司推出的LiveMOS最早是在其手机产品νMaicovicon上应用。而在2005年时是推出了世界上最小的2.0μm像素MOS传感器。不过实际应用的产品只有06年推出的“LUMIX DMC-L1”。 由于视频特性与静止画面不同。因此本次配备的 LiveMOS仅仅针对视频录制进行了调节。

    此次7月推出的产品有SD卡“HDC-SD100以及硬盘、SD卡混合产品“HDC-HS100”。本次试用的是内置硬盘的HDC-HS100(以下简称HS100)。那么新的镜头会给我们带来什么表现呢?下面就开始试用。#p#副标题#e#

    ■仍属于小尺寸产品

    首先与平时一样先从产品设计看起。虽然使用了三板式设计,但是整体尺寸与普通的单块CMOS产品并没有不同。产品为黑色机身,硬盘部位被设计成了把手。镜头使用的是莱卡镜头,滤镜直径为37mm。视频、静止画面换传统35mm换算为42.1mm~505.0mm12倍光学变焦。产品不支持专用静止画面拍摄方式,以16:9格式分辨率最高支持1,920×1,080像素。

    配备了viewFinder,但尺寸仍相当小巧

    配备静止画面用闪光灯,不过不支持静止画面专用拍摄方式#p#副标题#e#

    不同摄影方式样品(按35mm换算)
    摄影方式 广角 增距
    视频(16:9) 松下
    42.1mm

    松下
    505mm

    静止画面(16:9) 松下
    42.1mm
    松下
    505mm

    看一下镜头,镜头为1/6英寸3MOS,总像素为61万×3。有效像素为52万×3。应该说与CCD时代产品相比,像素只是稍微增加了。产品前侧配备有静止画面用闪光灯。外面配备有麦克风,麦克风为5.1声道不过可以设置为立体声。

    镜头部分配备有手动调节。播盘下配备有功能按键,相关功能可以通地播盘完成。

    镜头下的麦克风

    手动功能播盘

    内置硬盘容量为60G,最高画质拍摄时长可以达到7小时40分。产品还随机配备了4GSDHC卡。至于画质方面,与春季产品相比没有变化。#p#副标题#e#

     

    视频样品
    格式 分辨率 码率 时间(60GB HDD) 时间(4GB SDHC) サンプル
    HA 1,920×1,080像素 17Mbps 约7小时40分 约30分 松下
    ezsm39.m2ts (22.5MB)
    HG 13Mbps 约10小时10分 约40分 松下
    ezsm40.m2ts (18.5MB)
    HX 9Mbps 约15小时20分 约1小时 松下
    ezsm41.m2ts (16.1MB)
    HE 1,440×1,080像素 6Mbps 约23小时 约1小时30分 松下
    ezsm42.m2ts (10.5MB)
    编辑部注: 播放环境根据显卡,驱动程序,OS,播放软件的不同,此视频的播放难以保证。同时编辑部无法对播放环境个别问题进行回答请谅解。

    #p#副标题#e#

    液晶显示屏为2.7英寸30万像素,显示屏周围没有配备按键。在屏内侧配备有菜单控制器。按键为圆形的十字按键。

    液晶屏内没有配备按键

    内侧的控制器

    作为十字钥匙的构造不坏,不过,因为是菜单操作的情况画面的上和下左右和十字钥匙的上和下左右偏离90度的,操作稍微难。为了以前改善这个附近的操作性,向(以)照相机后部安上控制器在画面方向和控制器方向使之相符了的Panasonic,得了当时高(贵)的评价。以后其他公司也应该这个追随了,不过,那个本家又原来回来了。做的事简直象,3年工作岗位变化交待也不做的政府机关一样。

    十字按键的设计还不错,不过由于菜单画面的上下与十字按键相差90度,操作起来会有些困难。在松下公司以前推出的照相机产品上就采用了菜单方向与按键方向一致的设计,从而受到了相当高的评价。此后其他公司也纷纷效仿,不过这次老的设计方法又重新得到了应用。

    十字按键上方,有一个关键的功能按键“委托iA”按键。通过这个功能可以根据亮度、对比度、距离以及景色选择最合适的曝光以及对比功能。下方是D端子以及模拟AV接口。这个部分为手动操作。SD卡处有弹簧式按杆。

    后面有viewFinder和液晶显示屏的转换开关

    产品背面,除了配备的viewFinder以外,下面还可以看到EVF-LCD开关。产品可以根据液晶显示屏的开关进入自动待机状态,不过如果是EVF液晶开关的话则失去了待机状态。这个功能与佳能HG21相近。

    播盘设计得很简单,只有录象-OFF-播放三种功能。以前选择存储卡还是硬盘需要通过播盘来操作,不过这次可以通过菜单来选择。不过像以前一样仍然无法将静止画面分配到SD卡上,将视频分配到硬盘上。

    HDMI和USB仍需要取下电池后才能使用

    取下电池后,可以看到产品配备了HDMI和USB等接口。与上次一亲,当需要通过硬盘在PC播放视频的的时候,就必须取下电池连接AC适配器。当然这里也有改进的地方,比如以前从硬盘向SD卡复制视频的时候必须连接AC适配器,不过这一次在使用电池驱动的情况也可以进行复制。#p#副标题#e#

    ■ 镜头效果测试

    接下来就开始摄影。产品支持24P数字电影格式,不过这次只是将数字电影功能打开并没有使用24P。另外就是使用委托iA方式时,24P菜单会自动消失。委托iA和24P摄影都是排他的摄影方式。此次摄影当日由于是阴天,其光量与试用索尼“HDR-CX12”时相近。据说本次使用的MOS镜头在低光线强度情况下会有良好表现,因此正好测试一下。

    从结果来看,肤色显示没有问题,不过绿色显示方面效果相当强。感觉已经突破了现场目测绿色的感觉。视频析像很好,比其他公司的效果更加实在。至于在人物摄影方面,脸的轮廓部分表现稍差。至于在暗色表现方面,黑色表现有些不足。

    松下

    绿色显示相当鲜明

    松下

    析象感不错,感觉真实

    松下

    暗色表现也不错

    此次的亮点“委托iA”表现相当不错。分别试着打开iA与关闭iA的情况下进行了摄影。在有iA的情况下伽玛调整很好。#p#副标题#e# 

    委托iAON 委托iAOFF
    松下 松下
    松下 松下
    松下 松下

    点击放大此图片

    颜色表现相当接近真实物体

    HDR-CX12在橘色方面的表现是弱点,只能够显示相当颜色的物体。因此是否支持广色域显示屏将会是今后厂家们的主要课题。

    松下
    sample.mpg (372MB)
    松下
    room.mpg (243MB)
    视频摄影 室内静止画面拍摄
    编辑部注:使用Canopus HQ Codec编辑后以MPEG-2格式输出文件。播放环境根据显卡,驱动程序,OS,播放软件的不同,此视频的播放难以保证。同时编辑部无法对播放环境个别问题进行回答请谅解。
    #p#副标题#e#

    ■ 手动操作感受

    下面想将此次操作方面的感觉给大家介绍一下。该产品特色是配备了手动调焦功能。并且支持zoom、焦点,白平衡,快门速度等5个调节功能。

    按键功能分配

    镜头下配备有手动调节杆可进行手动调焦。这样在使用的时候会很方便。而焦距与快门速度之间的关系也很有协调性。与松下之前的产品一相,如果设定好了快门速度。曝光会自动进行调节。另一方面,如果设置好了光圈,快门速度固定在1/60s后,就不能够根据快门速度调节曝光度。

    在播放环境方面,支持HDMI-CEC。在使用东芝REGZA 37Z350测试时,可以通过遥控器的十字按键进行操作。

    存储体间复制需要注意

    另外就是如果从硬盘向SD或者SD卡向硬盘复制时,需要拿下电池,这个相当麻烦。

    ■ 总结:

    所谓的摄像机,各家公司的产品所拍摄的画面都各有特点。而此次的HS100则出色成份占多。特别是在绿色显示方面。至于在画质方面,新的镜头在暗色表现方面确实更好。另外可以自动判断景色的委托iA方式使用起来也确实有效果。特别是人物摄影,脸的显象和亮度都有很大的效果。如果追赶孩子摄影的话,打开这个方式会没有问题的。


    评论 {{userinfo.comments}}

    {{money}}

    {{question.question}}

    A {{question.A}}
    B {{question.B}}
    C {{question.C}}
    D {{question.D}}
    提交

    驱动号 更多